攀枝花市仁和区法院同德法庭紧扣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通过持续擦亮“童心•同德”法庭品牌,立足法庭工作实际,在巩固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乡村法治共富示范样板,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司法智慧。
“党建+诉讼”优服务,筑牢司法便民“连心桥”
树牢“如我在诉”理念,做优“线上 线下”立案服务,用温暖贴心的诉讼服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围绕《诉讼服务便民十条》及《优化诉讼服务十条措施》,做好上门立案、巡回开庭,切实解决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人的立案、开庭难题。2024年以来,群众就近在人民法庭立案175件,跨域立案78次,法官上门立案开庭23件次。
“党建+调解”促和谐,打造多元解纷“新样板”
坚持“抓前端、控源头、治未病”,支持并指导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共同助力基层治理。2024年以来,联合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源头化解矛盾纠纷17件。鼓励各种力量参与诉讼调解,针对农村民事纠纷案件的特点,邀请当地有较高威望、了解案件情况的群众、村组负责人协助开展调解工作,大大提高了调解成功率。推行“庭前预调-庭中精调-庭后疏导-判后回访”全链条调解模式,力求案结事了人和。2024年以来,人民法庭办结案件调解率达30%,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邀请调解员驻庭开展诉前调解,快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5件。
“党建+精审”解纠纷,护航乡村振兴“新面貌”
始终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化解矛盾纠纷”与“服务乡村振兴”交汇点,深化审判职能与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互融互促,在巡回审判中传递法治温度,在助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中展现人民法庭担当,联合辖区基层政府建立“法律体检”制度,针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强村公司等主体,开展合同审查、风险评估等订单式服务,源头防范法律风险。2024年以来,为20余家涉农企业制定个性化法治服务方案,助力产业合作社规范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党建+普法”零距离,点燃法庭品牌“新动能”
坚持党建引领,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法庭2名党员干警在辖区各学校的配合和支持下,向老师、学生、家长发出法治需求调查问卷,收集师生、家长关心的法律问题和司法服务需求意见,精准靶向“问诊”,为个性化定制法治宣讲内容和司法服务提供重要参考。2024年以来,通过“童心•同德”法治微信群向学生和家长持续推送家事纠纷、未成年人保护、养老诈骗、农村房屋和土地纠纷等方面的典型案例50余个,普法文章30余篇,普法视频8个,线上为群众答疑解惑、释法明理,回答法律咨询问题50余个,为全区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打造乡村法治服务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郭西林)